首页 > AG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ag捕鱼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|驻村半年办下8件实事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6:55    次浏览

本报记者郑新培见习记者詹妙蓉王斐今年4月,为帮助全市38个贫困村“摘帽”、协助中山市对口帮扶驻村工作队工作,我市精心挑选了38位政治素养高、工作能力强、熟悉“三农”工作的正科级干部,到定点帮扶村驻村担任“第一书记”兼驻村工作队副队长。市住建局人事科科长林晓丹被任命为赤水村扶贫“第一书记”。这位80后女干部驻村6个月,便办了8件实事,给这个村容村貌落后、卫生环境欠佳的贫困村送来了一股“清风”。走访摸底精准扶贫赤水村,位于文祠镇西南部,全村139户共535位村民。村里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,老人孩童留守乡村,人年均收入仅为5806元,而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仅靠一口鱼塘放租,年收入不足1.5万元。林晓丹深知赤水村的扶贫工作,是一块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,首先是要摸清扶贫对象。林晓丹来到赤水村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精准识别村里的贫困户。为了摸清村里贫困户的详细情况,她深入到26个贫困户家中逐一走访。按照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的扶贫标准,她将赤水村贫困户数由26个筛减到15个,确定贫困人口37人。“即使你是村干部亲属,如果达不到扶贫标准,就必须除名。”为了确保精准识别到位,她严格按照标准执行,并召集村民代表逐户表决,力求公平公正,绝不优亲厚友。走访过程中,民风淳朴是赤水村留给林晓丹的第一印象。然而,劳动力缺失、村容村貌落后、卫生环境脏乱差等现状,也让这位初来乍到的“第一书记”眉头紧锁。最让她棘手的是,由于资金不足,赤水村至今没能通上自来水。“一直以来,村民们的饮用水都是取自山上的山泉水,每逢下雨天,泉水就变成了泥浆水。”林晓丹坦言,了解到这些情况后,压力很大,赤水村到底该如何发展呢?8件实事让赤水村大为改观“第一书记来到赤水村仅半年来,就为我们村办了8件好事!”。赤水村村支书江玉涛如数家珍般为记者讲述“第一书记”驻村后的新变化——安装治安巡防监控、修缮水泥路村道、整治村容村貌、发动爱心企业家捐资助学、组织慰问退休老干部、进村入户慰问贫困家庭、改善村委办公环境以及组织村文化广场选址建设。“昨晚村里有小偷!”村民溜过嘴边的一句话,却让林晓丹耿耿于怀。在贫穷落后的农村,小偷小摸的事情偶尔会发生。为了给村民的生活增添安全保障,她发动爱心企业家捐资50多万元,为赤水村安装覆盖全村的高清治安巡防监控系统。“你看,连祠堂门口的告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。”江书记熟练地操作着鼠标,兴奋地为我们展示全村360度“无死角”高清监控视频。“安装监控视频大大改善了村里的治安环境,小小视频保平安,村民个个都叫好。” 除了安装“平安视频”,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林晓丹也下了一番苦心。她发动爱心企业家、社会热心人士为赤水村捐献资金,拓宽村道路肩,修缮水泥路面,改善村民出行环境。在得知村委办公楼外墙漏水后,她四处募集资金,修缮外墙和配备办公设备,优化村办公环境。为了让村民有运动健身活动场所,她还带动村两委干部研究村文化广场的选址和建设方案。雨后的赤水村,空气清新怡人,村道上垃圾难得一见。“自从林书记来我们村,设置了2个固定垃圾收容点和6个移动垃圾收集车,每周三开展全村卫生大检查、每周五进行防控登革热巡查。”回忆起半年来赤水村翻天覆地的变化,村民江姨不由感慨。“她把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,尽心尽力一直在为村民们改善居住环境。”挖出贫困症结找准发展方向扶贫不是“单枪匹马”地战斗,而需要众多“坚实后盾”。“第一书记”想为村民办好事实事,资金从何而来?曾有村民开玩笑称,“第一书记如果不在赤水村,就在为赤水村跑腿的路上。”林晓丹驻村以来,没少为赤水村跑政府部门“讨政策”、找爱心企业家筹集资金。她相信,只要将相关政策的帮扶加上社会力量的支持,赤水村民的日子才越有“奔头”。下一阶段,赤水村的扶贫工作该如何开展?林晓丹通过半年的走访,发现了赤水村劳动力不足,是导致该村贫困最主要的原因。针对这个致贫原因,林晓丹与赤水村干部群策群力,探讨引进“太阳能发电”先进农村经济发展模式,研究因地制宜、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;由村委牵头、村民参股,研究成立村民农业合作社,收购分销赤水村应季蔬果,解决蔬果销路问题,增加村民经济收入;组织文化部门送戏下乡、农业部门送知识下乡、科学技术部门送科普下乡等活动,活跃村民学习科学知识和健康娱乐的氛围。按政策要求,扶贫“第一书记”需要驻村三年,落实精准扶贫目标任务。作为扶贫攻坚的“排头兵”,同时身为年轻母亲,如何处理扶贫工作与家庭事务?面对记者的疑惑,林晓丹只是笑了笑说,“职责所在,风雨无阻。”